English
js_thumb bannerPic
/
/
/
社会共治,终结艾滋,共享健康——宏微助力艾滋病精准诊疗

社会共治,终结艾滋,共享健康——宏微助力艾滋病精准诊疗

【概要描述】根据2024年WHO发布数据,截至2023年底,全球估计有399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,其中0-14岁的儿童为140万人,大于15岁的成人约为3860万人。

社会共治,终结艾滋,共享健康——宏微助力艾滋病精准诊疗

【概要描述】根据2024年WHO发布数据,截至2023年底,全球估计有399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,其中0-14岁的儿童为140万人,大于15岁的成人约为3860万人。

  • 分类:公司新闻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11-29 11:42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2024年12月1日

是第37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

你知道今年宣传主题吗?

你了解艾滋病吗?

你知道如何预防吗?

2024年“世界艾滋病日”主题宣传海报

HIV全球流行概况

根据2024年WHO发布数据,截至2023年底,全球估计有399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,其中0-14岁的儿童为140万人,大于15岁的成人约为3860万人。

每年的新发艾滋病人数从2010年的210万人降到了2023年的130万人,整体人数减少了39%。

艾滋病毒相关死亡人数从2010年的130万减少到了2023年的63万人,整体下降了51%。与2004年的高峰相比,2023年全球艾滋病毒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减少了69%。

艾滋病毒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,迄今已夺去4230万人的生命。

我国HIV流行情况

据第九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指出:截止到2023年年底,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有129万名,2023年我国新增艾滋病患者11.05万人。

根据2023年国家疾控局&疾控中心数据,艾滋病感染人数总体呈现出较明显的增长趋势,尤其四川、广西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、新疆等地。

什么是艾滋病

艾滋病也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(AIDS),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,由感染艾滋病病毒(HIV)引起。目前无疫苗预防,可以治疗,但尚无法治愈。

健康人群感染HIV后成为HIV感染者,如果不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,HIV会攻击人体的CD4+T淋巴细胞,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,最终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,危及生命。

1. 急性期:通常出现在感染HIV后的 2~4 周内,有发热、头痛、盗汗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咽痛、肌肉痛、关节痛、淋巴结肿大、皮疹等症状,通常症状较轻,持续 1~3 周后缓解。

2. 无症状期:这个阶段通常持续 6~8 年,感染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。但也有潜伏期短,数月至一年就发病,甚至死亡的。

3. 艾滋病期:表现为发热、体重下降、淋巴结肿大、腹泻等症状以及肿瘤和各种机会性感染。

4. 肿瘤:常见的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卡波西肉瘤。

5. 常见机会性感染:包括卡氏肺孢子菌、结核菌、非结核分枝杆菌、巨细胞病毒、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、弓形虫、真菌感染等,可累及多个部位及系统。

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?

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感染者及病人的中,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、血液传播、注射毒品及母婴传播。2023年我国新报告病例11.05万例中,传播途径从血液和吸毒途径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(98.5%),其中异性性传播72.8%,同性传播25.7%。

我国50岁以上病例占当年新报告的比例逐年上升,2023年占50.5%;2023年50岁以上报告病例中男性占70.8%,异性传播占90.6%

我国2023年新报告青年学生3010例,其中同性性传播占84.7%。

哪些人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?

由于边缘化、歧视和刑事定罪,2023年高危人群(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、艾滋病病人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的人;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的人;发生无保护男男同性性行为的人;网约性行为、性交易,或者多性伴的人)的HIV患病率远高于全人群;男同和跨性别者的HIV患病率分别为7.7%和9.2%;

发生高危行为后,该怎么办?

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、艾滋病病人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,或共用针具吸毒等,应及时向相关医疗机构咨询,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(尽可能在2小时)使用阻断药物,最好在24小时内,不超过72小时,连续服用28天,降低感染HIV的风险。

发生高危行为后应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
感染艾滋病病毒只能通过检测来确定,哪些人需要检测?

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与正常人无异,决不能从一个人外表是否健康来判断其是否感染艾滋病。

有过高危性行为、共用注射器吸毒、卖血、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以及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产妇,要主动寻求检测和咨询服务。

去哪里可以检测?

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。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,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(自愿咨询检测门诊)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。

网址: http://ncaids.chinacdc.cn/fazl/jcjg_10287/

多数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都开展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。还有一些社会组织也能够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快速检测及咨询服务。此外,国家已正式批准上市尿液自我检测试剂盒,可以通过互联网、药店购买,根据使用说明操作,一旦呈现阳性结果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或疾控进行确认,并尽早开始治疗。

HIV感染的检测方法

参照《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(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-2019)》、《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(2020版)》、《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(2021 年版)》及《HIV传播网络监测和干预技术指南(2021试行版)》中临床诊断相关的检测,分为以下6种:

HIV抗体检测:这是最常用的HIV感染检测方法之一,通常在感染后21天左右可检测到HIV抗体。

HIV抗原/抗体联合检测:这种检测方法结合了HIV抗体和HIV抗原的检测。通常在感染后14天左右可先检测到HIV抗原。

HIV核酸检测:这种检测方法最快可在感染后7天左右检测到HIV的核酸RNA或DNA,能够比抗体和抗原检测更早地确定感染。核酸检测通常用于HIV早期感染的筛查以及确认感染。

HIV病毒载量检测:一旦确认HIV感染,HIV病毒载量检测可以确定体内病毒的数量,了解体内的病毒数量对于指导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非常重要。

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:CD4 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,也是HIV主要攻击的靶细胞。在确认HIV感染后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进展,评估免疫系统健康,从而更好地制定抗病毒治疗药物方案。

HIV分型及耐药检测:进行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和分析,从而掌握HIV耐药和传播情况,为ART方案的制订和调整提供参考。

宏微特斯艾滋病分子诊断整体解决方案

1. 抗原抗体检测—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结合了抗体和抗原的检测,可以提高HIV感染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。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,通常需要进行确认性检测来确认诊断。

2. 基于荧光PCR检测技术产品—HIV核酸检测是临床常规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敏感、特异的检测方法,对于早期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。

3. 全基因组测序:针对已经/潜在感染病例,快速高效获取基因组,HIV基因序列数据可提供传播关系的信息,基于病毒序列进行的系统进化分析可以构建关联个体的HIV传播网络,了解传播模式,准确判断潜在传播并确定活跃传播网络,引导针对高风险传染源的精准干预。

宏微特斯基于sanger、二代和三代测序平台,推出HIV-1耐药测序组合产品,用基因科技赋能艾滋病防控。该组合产品基于多重扩增子富集和文库制备试剂,搭配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文库制备系统和分析软件,覆盖建库,测序及报告产出全流程,可对样本中的HIV-1病毒进行快速、精准的分型和耐药检测。

| 产品亮点

适用场景广泛

两套产品线(耐药/分型+耐药)适配疾控监测、临床科研、临床普检等各类需求

引物覆盖度广

分型+耐药产品:覆盖基因组的86.5%(除末端LTR区),628-9038bp(近8K);

耐药产品:覆盖蛋白酶(1-99aa)、逆转录酶(1-355aa)、整合酶(1-288aa);

覆盖重组亚型,支持低频耐药位点检测

覆盖HIV-1国内流行株CRF07_BC、CRF08_BC、CRF01_AE、B、CRF55_01B等;基于深度测序,能够检出5%的低频耐药位点

自动化程度高

搭配自动化文库制备系统AIOS100/800及病原分析大师报告系统,可实现自动化建库和数据分析,省时省力

操作便捷、兼容性强

RT-PCR一步法,2管反应巢式扩增,富集产物适配二、三代建库或兼容一/二/三代测序

分析功能丰富

HIV软件具有病毒分型、基因组装、变异检测和进化溯源分析等功能,可实现耐药位点的精准预测和注释,还可合并多样本组装序列进行HIV序列溯源分析,获得分子网络图。

实测数据

耐药检测可对国内不同流行亚型进行高灵敏度特异性富集扩增

一/二/三代测序结果高度相符,耐药突变检测结果一致,高通量测序相较于sanger测序拥有更精确的低频变异识别能力,二/三代测序会额外检出更多低频突变位点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相关阅读

Related Reading

搜索
搜索
宏微特斯

苏州公司:苏州市高新区富春江路188号1号楼
北京公司:北京市顺义区空港科技园裕华路28号2号楼
联系电话:
010-80497001
南通公司:江苏省如东县掘港街道珠江路888号
联系电话:
0513-80562882(行政&人事) 400-805-2988(市场&销售)
公司邮箱:sales@mmtest.com   

这是描述信息

关于宏微特斯

Copyright © 2021 江苏宏微特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7655号 苏公网安备 32062302000215号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南通
返回顶部